遂宁代写能评报告 年产80万套高端汽车内饰功能件项目
(2)公司具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和订单需求
经过在精密零部件铸造领域的多年发展和积累,公司现有1,000多种精密零部件产品,产品应用范围涉及汽车、压缩机、农机装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环保及水处理、液压机械、太阳能和风能设备等领域,主要客户包括摩拓乐液压、丹佛斯、ASC、Vibracoustic、Mancor、久保田、菲亚特、卡拉罗、麦格纳、中国重汽、潍柴动力等,公司与主要客户关系保持稳定,产品销售情况良好。丰富的客户资源和订单需求,有利于公司项目的顺利实施。未来公司将进一步深度挖掘客户潜在需求,集中资源开发更多有发展潜力和盈利能力的市场和客户,在维护开发现有客户的基础上,重点开发高端优质客户,进一步扩大销售份额,提高公司的盈利规模。
(3)公司具有较强的技术储备和持续开发能力
公司拥有超过二十年的精密零部件生产经验,形成了包括模具开发、生产工艺、新材料应用和检测技术在内的较为完整的先进铸造、机加工一体的精密零部件技术体系。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辅助设备、工具以及各类产品的铸造方法等,形成自有核心技术,并不断吸收计算机虚拟设计与制造、新材料应用、现代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促进技术开发水平的持续提升。例如,通过在工业自动化方面多年的技术投入,公司除实现部分对外自动化业务承接外,还不断利用该技术对包括轴承座线、曲柄轴箱机器人机加工自动化线、去毛刺工站等有进行技术改造升级。较强的技术储备和持续开发能力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4)公司具有良好的技术人员储备
公司建立了人才储备机制和梯队递补机制,通过加强对内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培训,有计划、分阶段地安排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和职业技能再培训,不断提升公司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和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优良的人才储备。
4、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建设完成并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9,197.65万元,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7.95年,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苏州高新区代写年产16GW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项目可研报告
1、光伏行业在全球保持稳定增长
进入21世纪,太阳能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世界各国不断深入人心,全球太阳能开发利用规模迅速扩大,技术不断进步,成本显著降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许多国家将太阳能作为重要的新兴产业,太阳能得到更加广泛应用。据REN21数据统计,2018年全球光伏发电占用电量的比重仅2.4%,2020年的占比3%-5%;2020年,全国光伏项目发电2605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总量的3.4%(2019年国内光伏发电占比近1.6%)。平价上网进一步催生增长动力,长期来看光伏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伴随光伏发电成本降低,全球新增装机持续高增长,202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134GW,至少有20个国家的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超过了1GW。但是光伏发电渗透率依然较低。根据IRENA预测,到2050年光伏渗透率将达到25%,相比当前渗透率提升10倍。根据BNEF预测,2050年世界能源结构中将有62%来自可再生能源,其中48%是风能和太阳能;2050年电力需求预计将增长62%,年复合增速为1.6%,预计光伏装机增长约20倍,累计装机达到8,440GW,年复合增速预计在9%左右。
2、光伏平价上网时代来临,光伏发电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
2018年5月3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紧急下发《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18〕823号),“531光伏新政”发布的出发点在于,抑制可能出现的新一轮盲目投资,避免形成系统性风险,从长远讲是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从2010年到2017年,仅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就下降了73%,预计未来1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在现在基础上将下降60%。随着成本不断降低,发电经济性日益提升,光伏户用系统已走进千家万户,并催生出更多新兴市场,光伏产业实现发电侧平价上网的趋势已经明朗。而光伏产业的技术进步成为推动产业发展和平价上网的核心因素,这就意味着为有技术、有实力的企业展现出更大发展空间,同时也将要求企业尽快研究新的商业模式,拓展更多海外市场空间,在降本增效上继续发力,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使光伏能源成为更具有竞争力的清洁能源。根据IRENA数据,全球光伏LCOE由2010年的0.378$/kWh快速下降至2020年的0.048$/kWh,降幅高达87%,是近十年内所有可再生能源类型中降本速度最快的能源。2021年后在国内大部分地区可实现光伏发电与煤电基准价同价,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平价上网正在逐渐实现,预计未来全球光伏LCOE有望持续下降。
3、大力发展光伏等绿色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重要途径
2020年12月16日-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入年度重点任务之一,也是第一次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写入正在编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又称“30.60目标”)。这是中国首次向全球明确实现碳中和的时间点,也是迄今为止各国中作出的最大减少全球变暖预期的气候承诺。2020年底,中国首次明确风电、太阳能“碳达峰”贡献度: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根据IEARenewables2020的预测,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在新增发电装机中占比将达到95%,而光伏在所有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中占比将达到60%。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乐观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光伏年均新增装机规模是90GW。太阳能光伏发电凭借清洁、安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等诸多优势,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因此,大力发展光伏等新能源是加快推进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上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实施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和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太阳能电池产业竞争格局日渐清晰,中国在光伏领域全球领先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已经转变成为全球光伏全产业链的发展创新制造基地,光伏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在光伏产能规模方面,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底,中国光伏累计装机超过250GW,连续6年保持全球第一位;多晶硅和组件产量分别连续10年、14年位居全球首位。而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四个环节在全球累计产量中的占比均超过了2/3。2020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规模达到48.2GW,连续8年位居全球首位。在光伏技术的发展方面,无论是大规模的产业化技术,还是实验室技术,中国光伏行业技术创新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量产效率方面,单晶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达到了22.8%,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在实验室转换效率方面,美国能源部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全球电池最高转换效率图表中,中国已经有20次上榜记录,且至今仍保持4项记录。
